近年来,国家把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如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文化遗产蕴含的创新创造基因被不断激活,一幅古今辉映、气势恢宏的新时代文化长卷正徐徐展开。
与此同时,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纷纷投入到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腾讯、网易等以科技赋能,打造了“数字敦煌”“数字故宫”“云游长城”等项目;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团队与地方社会组织合作,以学术研究解决文化遗产保护难题;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等机构联合发起了“文物新活力”、“拯救老屋行动”等公益平台,搭建起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良性生态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知名青梅酒品牌梅见,联合南京农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成立古梅专项保护基金——“梅见·中国古梅守护者计划”,推动古梅树的保护,并重磅发布《树见中国》纪录片,同步推出古树青梅酒。其以商业向善为内核,将古梅保护与文化传承深度融合,让代表中国人精气神的“千年梅魂”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生。
一、一缕梅魂铸就千年风骨
梅,是中华文明精神图谱上最隽永的意象。
北宋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的咏梅绝唱,将梅推至"四君子"之首,其冰肌玉骨成为士大夫精神的外化;元代王冕画梅百幅,墨色浓淡间勾勒出遗民文人的风骨,其"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题画诗,将梅的审美价值推向哲学高度。
梅花凌霜傲雪的风骨与清逸绝尘的姿韵,既熔铸了文人墨客的铮铮志节与高洁灵魂,亦承载着黎民百姓对丰饶安康的朴素祈愿。
从殷商礼器沉睡的梅核,到唐宋诗篇流淌的暗香;从古刹园林盘桓的虬枝,到寻常人家飘香的梅酒,梅早已挣脱草木之形,扎根于华夏文明的经纬,成为一种贯通庙堂与市井、穿越古今的活态文化基因。
古梅树正是这一文化符号的活化石。
它们扎根大地,历经千年风霜雨雪的洗礼,阅尽无数王朝兴替、人间悲欢。虬劲的枝干是时光雕刻的印记,年年绽放的新蕊则是生命不息的宣言。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它们沉默而坚韧地伫立着,既是历史的无言见证者,也是文明血脉生生不息的顽强象征。
据统计,目前中国大陆上幸存的古梅树树龄200年以上的仅有75株,而能够产果的古梅树更是稀少,只有30余株。幸存的古梅树也面临着“濒危”的境地:云南洱源县884年的“梅王”树干空如朽木,杭州超山的宋梅仅靠嫁接新枝维系生机,天台国清寺隋梅还在枯荣轮回中挣扎。
这些“绿色文物”的衰微,折射的不仅是树木的衰老,更是文化根脉断裂的危机。
由此,南京农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联合梅见成立古梅专项保护基金——“梅见·中国古梅守护者计划”,推动古梅树的保护。梅见发布《树见中国》纪录片也是为了展现古梅生存现状、唤起保护意识,凝聚社会力量,推动形成多方协同的保护格局,助力古梅树永续生机。
但“梅见·中国古梅守护者计划”不止于保护,更致力于成为传统风物的当代价值转化。如今,梅见将古梅保护与文化传承深度融合,将百年梅果酿成酒,以商业向善重塑“种子芯片”生命力,延续对文明根脉的敬畏。
二、器魂相合致敬东方风雅
梅见天工系列古树青梅酒,其韵其魂,皆深植于中华文明的沃土。当古树精华融入匠心陈酿,当瓶中之王篆刻千年风骨,梅见将东方风雅从历史的画卷中唤醒,于杯盏间流淌出中华文化独有的风骨与诗意,以及历尽沧桑却岁岁绽放的生命光华。
宋人讲究器以载道,是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下对造物的意境表达。梅见古树青梅酒选用承载千年礼序的中国传统酒器“梅瓶”盛酒,让每一次品酒,都成为一次以器载情的东方仪式。
梅瓶之美,不仅在于形,更在于风骨。其口小,小者自谦于世;肩阔,阔者可以担当天下重任;肚大,大者可容天下事;足空,空者可以容有不平而能脚踏实地。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讲究的“谦以修身、阔以任事”的身份气度。
梅瓶之上,是一幅景德镇千年窑火淬炼出的东方精气神画卷。青花瓷匠人以古法反青花技艺手作梅瓶,化笔为刃,在瓶身上雕刻出古梅树的生命姿态,既有含苞待放的娇羞,亦有傲然盛开的烂漫,疏影横斜间,尽显“凌寒独自开”的坚韧与高洁,梅枝虬劲飘逸,俯转之间似有暗香浮动,氤氲出空灵深邃的意境。
苍劲的古梅枝干、傲骨梅花与瓶身的水波纹明暗交错,仿佛将百年古梅树自然生长的肌理与韵律,永恒镌刻于瓷上,在古朴庄重中注入灵动。水波纹,在东方文化中寓意富贵寿喜、和平延年,与瓶中承载的“梅骨琼浆”呼应。
每一只梅瓶皆由匠师全手工制作,独一无二,蓝白交融间尽显宋瓷风雅,叩之清越如磬,触手温润如玉,是不可复制的瓷艺孤品。
而承载这方寸雅器的包装,也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自然礼赞。外盒选用天然原木,保留木材的原始肌理与温润触感,仿佛截取了一段古梅生长的山林岁月。盒身点睛之处,在于那只灵动优雅的梅花鹿。鹿,自古被视为仙兽,象征长寿、祥瑞与纯净;其温顺灵巧,与自然和谐共生。树木、梅花、灵鹿——三者共同构成了一幅生机盎然的东方意象图景。
在现代酒包装西化的背景下,梅见以梅瓶传递青梅酒的东方根源与诗酒浪漫,使其成为"承载千年风雅的文化信物",让"惜物惜时"的东方智慧自然流淌。
三、青梅酿酒焕活文明根脉
中国自古便有喝青梅酒的习惯,这份雅好早已融入千年文脉。
青梅“得春气之先”,其酸能涤浊、其香能醒神,与文人雅士追求的“清正”品格天然契合。三国时,曹操与刘备 “青梅煮酒论英雄”,于酒香果香中纵论天下;唐代李白笔下 “郎骑竹马来” 的烂漫里,藏着寻常人家青梅酒的烟火温馨;宋代苏轼笔下的初夏景致、李清照词中的残酒闲愁......皆可窥见青梅酒的身影。
梅见古树青梅酒甄选百年古树梅果,以原果原酿古法浸泡工艺续写东方酿造经典,在酒体的香气细腻度、层次鲜明度、醇厚持久度上产出更新鲜的体验。
梅见研究团队跨越千山,终于在生长在云贵高原与横断山脉交界的高海拔处,寻得仅存的、尚能结果的少量古梅树。
山风裹挟着雪岭的清气,土地滋养着红壤的深矿,在澄澈天光与昼夜温差的淬炼中,结出的青梅果在一呼一吸间吐纳云雾、浸润清泉,每一颗都蕴含着原始森林特有的矿物芬芳与纯净本真。
这些古树精华自大地深处的脉搏而来,带着风霜雨雪的印记,是天地以岁月为笔书写的厚重馈赠。
同时,因生长缓慢,果实物质积累更高,酸度更高,糖分积累也更复杂,“古树精华”酿造出的酒体也更加丰富且富有层次。
酒体层次更显丰富。百年古树梅的本真滋味,高酸野韵如剑气凌霄,梅香层次似古卷沉香,野韵十足。
酿造的升级是风味的关键。不同于普通梅酒的工艺,古树青梅酒的酿造是一场与时间的博弈。
将古树梅果与三年陈酿单一高粱酒入隆昌陶坛封藏2年,经由陶坛赋予酒体温润醇厚与独特的矿物气息;又经中国蒙古栎橡木桶陈化1年,由橡木桶为其增添深邃的焦糖香韵与优雅的木质芬芳。这六年时光的沉淀,使得“时间的味道”更加醇厚。
举杯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琥珀金晕染深绯红的酒色,荡漾着时光沉淀的印记。凛冽的古树青梅野韵与橡木桶赋予的东方檀香交织升腾,裹挟着山川岁月的厚重气息。前调的明亮酸度、中调的丰腴绵密、尾韵的深邃悠长。
观之琥珀流金,品之余韵悠长,三重境界里,藏着的是百年梅骨与山川岁月的私语。
25度酒精度被青梅的天然有机酸平衡,饱满不灼喉,酒体结构坚实,恰似古梅树的风骨,刚柔并济,韵味无穷。在微醺之际,既未失清醒自持,又让思绪挣脱世俗桎梏,在朦胧醉意中体味对生活本真的追寻。
从守护古梅“活的文物”,到以梅瓶承载“礼的秩序”,再到用酒体凝练“梅之风骨”,梅见古树青梅酒以保护为根、器物为体、酒体为魂,让千年梅文化从历史符号变为可触摸的生活美学——当我们举杯时,饮下的不仅是酒,更是对时光智慧的致敬,对东方风骨的传承,对文化新生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