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炽热的阳光洒在宁德蜿蜒的海岸线上。福州工商学院积极响应“河小清”社会实践号召,组建“寻源之旅”社会实践队迎着海风,踏上了暑期生态寻源之旅。队员们深入宁德市霞浦县大京沙滩与海尾角,实地感受生态治理成效,探究水文水系奥秘,在守护蔚蓝的实践中明晰青年责任,擘画未来图景。
图为海尾角风景照
首站大京沙滩,这片珍贵的金色海岸曾面临侵蚀与退化挑战。队员们实地探访发现,科学修复工程正悄然改变着这里的面貌:人工沙丘上,固沙植被顽强生长,筑起抵御风浪的绿色屏障;近岸持续推进的红树林恢复项目,日渐成为稳固滩涂、涵养生物的“海上森林”。生态停车场与环保步道等设施,则巧妙平衡了游客活动与环境保护。大京沙滩的蜕变,生动诠释了生态优先理念下的金色重生。实践过程中,队员们积极与当地居民、游客互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讲解生态保护知识等方式,普及沙滩治理保护的重要意义,引导更多人关注并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汇聚全民守护水脉的强大合力。
图为“寻源之旅”实践队团队成员在大京沙滩合影
当日下午,实践队抵达嶙峋的海尾角。壮丽的礁石景观之外,一座现代化测雾数据台矗立于此,肩负着独特的使命。队员们登台远眺,万顷碧波与陆海生态锋线尽收眼底。台长介绍道:“我们不仅仰望星空,更俯察大海。”这里精密的监测设备持续收集云、雨、雾等天气现象和天气过程的重要观测数据,如同解读海洋的呼吸密码,为风暴潮预警、赤潮防治等提供了坚实的科学支撑。海尾角测雾数据台,正编织着一张守护海洋安全的无形科技之网。
图为“寻源之旅”团队成员在测雾数据台了解其功能
“寻源”的核心在于理解水系的整体性。队员们溯溪考察河流治理,走访水利部门,深入了解宁德独特的“山海水文”体系。他们深刻认识到,从山涧清泉到奔涌入海的江河,从潮汐律动到观测台捕捉的海洋脉动,陆域与海域的水资源实为一个生生不息的循环整体。打破“陆海分治”思维,实施一体化保护治理,是确保源头活水长清、海洋生生不息的关键。
图为“寻源之旅”实践队于海尾角合影
当夕阳融入海平线,实践队员们站在海尾角的礁石上,心中勾勒出清晰的未来图景:织密科技守护之网,以海尾角天文台等站点为支点,构建更智慧的水文监测预警体系;深化“大京经验”,推广生态修复与低碳旅游深度融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推动全民护水行动,将志愿精神升华为深入人心的生态文化自觉。
这次寻源之旅,不仅是一次地理的探索与生态的认知,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与未来的定向。福州工商学院的青年学子们,以青春视角与热忱,许下了守护这片蓝色国土的庄严承诺,并已准备好为之贡献智慧与力量,守护无价的蔚蓝,让源头活水永续长清。(作者:丁景茹 陈桐灵 吴耀彬 叶东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