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5月17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微光”聚星河:解码簇锦街道基层治理的“绣花密码”

簇锦街道于2007年正式成立,辖区面积达7.96平方公里。街道下设永兴、铁佛、团结、顺江、顺和以及高碑6个社区,拥有常住居民16.5万人,房屋55390余户。在网格划分方面,街道遵循“应划尽划,划细划小”原则,精心布局社区总网格6个、小区(院落)一般网格52个、楼栋(单元)微网格681个,并延伸搭建街区网格54个,成功实现辖区“一张网”的全面覆盖。

2024 - 2025年,街道引入专业社工资源——成都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对微网格建设进行专业赋能。通过系统总结经验与案例,深入挖掘特色亮点,大力树立优秀典型,着力提升工作队伍能力,积极促进交流与协作等一系列举措,致力于探索打造一支扎根基层、勇于担当、能力出众、善于治理的微网实格工作队伍,进一步完善街道微网实格工作体系,推动微网实格工作实现提质增效。

一、建好微品牌:打造特色矩阵,凝聚治理合力

街道围绕“1 + 2 + N”品牌矩阵模式,持续深化微网格工作内涵,在保障微网实格常态化运行的基础上,全力推动网格工作特色化、全面化升级。

“1”筑品牌:打造“簇锦‘微’光”整体服务品牌。秉持“微光成炬·幸福满格”的服务理念,街道创新打造“簇锦‘微’光”网格品牌,凝聚网格服务共识,塑造具有鲜明辨识度的服务标识,形成强大的品牌引领效应。

“2”创特色:构建“小区 + 街区”双网格模式。街道以“微网实格”为有力抓手,积极探索基层治理的新模式和新路径。通过构建“街道—属地社区—一般网格—微(街区)网格”四级组织架构,完善“小区治理 + 街区治理”专项工作组和服务队,探索服务双融合机制,使街区网格治理与小区网格治理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实现服务触角全覆盖、服务功能全渗透。

“N”强效能:开展“问题导向”专项行动。围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线,街道在“城市管理合伙人”“临街商铺商家联盟”等专项行动基础上,持续推出“锦囊妙计”—人民建议征集行动,街道、社区级“微治理”项目行动,“微网格讲师培育”等具体行动,旨在精准解决基层治理难点和痛点,全面提升网格工作的治理水平和治理成效。

二、讲好微故事:挖掘典型案例,传递治理正能量

为进一步挖掘和推广簇锦街道微网格工作中的优秀经验和典型案例,充分展现辖区微网格工作风采,街道以“簇锦‘微’光”为主线,开设“案例征集大赛 + 内部交流简报 + 微信公众号专栏”等多元渠道,定期宣传网格优秀经验和暖心故事。

“簇锦‘微’光—簇锦街道微网格优秀服务案例大赛”聚焦“红色引领”“经验模式”“典型人物”和“暖心事迹”四个类别,广泛征集微网格工作中的优秀经验和典型案例,累计收集到来自社区、小区、楼栋等80余篇案例。“簇锦‘微’光—内部交流简报”通过6期内容集中展播街道、社区在微网格赋能培育、睦邻活动开展、爱邻议事会等网格治理动态200余条。“簇锦‘微’光”专题报道通过“簇锦街道”“武侯社会工作”等平台持续推送更新。微网格员们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的服务理念,他们的故事被一一记录下来,成为激励广大居民和网格员积极参与基层治理的生动教材。

三、育好微讲师:培养本土人才,提升治理能力

为深化网格化管理,提升微网格长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簇锦街道启动了微网格讲师招募培养计划。通过13进6进4的严格层次筛选,最终选定了4名兼具丰富网格工作经验和出色表达能力的微网格员讲师进行精心培育。经过为期3个月的“社工 + 讲师一对一结对—学员案例梳理—微网格理论知识培训—PPT制作—内部试讲—外部分享”全方位培养和辅导,成功孵化出街道本土化专业讲师。目前,讲师们已站上武侯区党建引领微网格治理“培力营”课堂,面向全区优秀微网格员授课分享,传播簇锦经验。

簇锦街道通过“建好微品牌、讲好微故事、育好微讲师”三大举措,全方位、多层次地推进微网格工作,进一步完善了街道微网实格工作体系,推动了工作提质增效,激发了广大居民和网格员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与积极性。未来,簇锦街道将继续深化微网格工作,不断探索创新,以更加精细化的治理、更加优质的服务,为居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书写基层治理的崭新篇章。

上一篇:第九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浙江省赛)暨2025浙江省航空航天科普教育大会即将盛大启幕
下一篇:曹家巷社区开展"童心聚落 友善曹家巷"项目